[屏東]屏東客家文物館&忠義祠

2008.06.28

說真的要寫這一篇我真的想了很久,  不知道該如何來寫會比較好,  想了一個多月,  到現在才動手
屏東客家文物館這裡分為兩個部分,  在文物館的前頭是六堆忠義祠,  在忠義祠的後頭才是客家文物館

康熙60年,  爆發朱一貴事件,  當時居住在屏東平原的客家人為保衛家園組成六堆軍抵禦朱一貴軍隊
事件落幕後清國為表彰六堆軍討匪有功,  敕建忠義亭,  奉祀在朱一貴事件中犠牲的六堆客家人
之後陸陸續續奉祀在歷次民變中犧牲的六堆客家人,  到了1955年重新整建之後改名為忠義祠


在忠義祠前面有兩頭石獅子,  不過看起來並不太像一般廟口前的石獅子,  我反而覺得很像神社前的狛犬??



原本我以為可能又是搬哪裡神社不要的狛犬來用的,  但是看起來很新,  感覺不太像是上年紀的狛犬
可是仔細看兩座石獅子的嘴又真的是一開一闔,  跟日本神社的狛犬特徵真的還蠻符合的, 實在猜不出來



先講一下六堆客家人的由來好了,  在清康熙23年攻克台灣之後,  並無心統治台灣,  隨即頒布渡台三禁
其中渡台三禁第三條"潮州惠州之地,  為海盜淵藪,  積習未脫,  其民禁止來台"  也就是潮州惠州的客家人嚴禁渡台
但禁者自禁來者自來,  在清實施對台禁令中,  福建的閩南人無視禁令還是前仆後繼的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
等到客家人渡海來台已經晚閩南人十多年了,  剛來的客家人本來也想在府城周圍開墾,  但是已經被閩南人所開墾
客家人只能延著閩南人的外圍開墾,  一直遷徙到下淡水溪及東港溪附近才算正式定居下來, 大批的客家移民湧入
直到清康熙60年朱一貴事件爆發時,  居住在屏東平原的客家人,  已經有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的客家庄了



清國佔領台灣後並不是真的想要治理台灣,  除了頒布渡台三禁,  並將台灣視為蠻荒化外之地
直到馬關條約讓渡給日本時李鴻章上書慈禧的那一段話"台灣乃蠻荒漳癘之區,  蠻荒之島,  鳥不語,  花不香
山不清,  水不秀,  島上化外之民,  男無情,  女無義,  棄之不足惜" 尚且看的出來清國對於台灣的態度
當時會渡海來台的都是在唐山相當窮苦的羅漢腳,  才會冒著生命危險到台灣開墾過好一點的日子
沒想到當時清廷派任在台灣的官吏橫徵暴斂,  引起民怨,  終究爆發了台灣第一次獨立成功的朱一貴事件



閩南籍的朱一貴與客家籍的杜君英兩股勢力合流, 短短十二天的時間就把清廷的鐵桶政權給推翻
建立一個屬於台灣自己的獨立王國,  清廷在台大小官員全數逃離台灣,  台灣府的官兵也全部退守到澎湖
但過沒多久,  朱杜兩方發生爭權內亂,  閩粵兩方人馬在府城互相攻殺,  杜君英敗走虎尾溪,  自此閩粵水火不容
內戰消息傳回高屏客家庄,  客家人開始攻打鄰近的河洛庄,  朱一貴派兵南下支援閩南人攻打客家庄 
此時清廷也在澎湖集結22000名的清軍準備渡海攻打台南府城,  高屏的客家人為保家園組成六堆軍抵抗朱一貴
最後六堆軍在下淡水溪與朱一貴軍隊決戰,  朱一貴背腹受敵大敗,  敗逃的朱一貴被清軍所捕,  在北京淩遲處死



忠義祠看完之後,  就來到了忠義祠後方的客家文物館,  入口就在忠義祠的左側



屏東客家文物館於2001年開館,  其宗旨乃在推展六堆文化及展示客家文物



文物館的建造式樣乃仿客家原鄉建築的土樓圍籠屋



文物館的前方就是忠義祠囉,  來後面是走旁邊的迴廊過來的,  只要在入口那簽個名就可以進來參觀了



事件平息之後六堆先民正式將各地所組成的義勇軍定名六堆, 分別為前堆, 後堆, 左堆, 右堆,  中堆,  先鋒堆
前堆為麟洛長治,  後堆為內埔,  左堆為新埤佳冬,  右堆為美濃高樹,  中堆為竹田,  先鋒堆為萬巒
之後乾隆年間的林爽文事件更讓六堆的組織動員常態化,  也因此六堆並不是所謂的行政區域名詞
而是擁有相同的血脈,  相同的生活語言風俗習慣,  是一種客家人團結合作的精神象徵,  地圖是是找不到六堆滴..



小時候比較常看到的東西,  現在真的都要到這種文物館才能看到這種小時候看到的東西了



一開始我們是來客家農村生活展示區,  裡面都是陳列一些以前客家人農村生活的東西



一進來就先看到這個大大的秤垂



我看到這兩個字.. 嗯= =?  我怎麼想到那個去,  不是好樂迪丫~~ 



看的出來都是陳列農具的東西,  還有看到牛車,  只是沒有真的牛在這裡而已



再過來就是看到農地耕作的器具,  想到現在好像都沒有人用這些東西在種田了耶..



這個現在的小朋友一定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  小時候看阿媽要做粿,  都要先把糯米送去給人打成一整塊的
拿回來之後就壓在板凳上,  上面再綁一條扁擔,  把裡面多餘的水份給擠壓出來,  然後才可以拿去做粿



再來這裡是模擬展示客家人的廚房與器具的擺設



這個大灶就真的是模擬的了,  小時候天天都要燒大灶煮水,  看到這個印象超深刻的



書房這裡表現的是客家人重視文風及關心子女的教育,  從客家庄處處可見的惜字亭就知道客家人是很重視文風的



這裡就是臥房囉,  床旁邊的桶子要不是有寫是洗腳桶,  我還真以為是馬桶哩= =



再過來就是傳統客家建築的祖堂囉,  在介紹客家文化的地方一定都不會少掉這個的



其實我們參觀路線是亂走的, 我們是從後面走到前面來的= =



再來是另一個展示館,  客家生活面面觀,  看介紹牌的照片就大概知道這裡面有陳列哪些東西了



一進來就先看到這個,  客家人的五次大遷徙,   大概的可以看的出來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人
因為各朝各代的戰亂不斷, 家客人不斷的往南遷移,  最終就遷移到海外了,  海外最多的我想應該就是台灣了吧



這個現在真的也算是古董囉, 我阿媽那還有兩台咧,  沒事阿媽都還會用他來車衣服
小時候超愛玩這台的,  一直踩他就一直轉, 轉到被阿媽看到就抓去打了= =



最近如果有看過1895乙未的人應該都會對這個有印象,  就是類似楊謹華在片中穿的衣服



這個上面的牌子是寫說這是碾布石,  這我就真的不知道是幹嘛用的了,  在佳冬的蕭家古宅也有看到一個



傳統客家人所傳的衣服,  現在也都在櫥窗才看的到了,  一般人也都沒在穿這個了



古早時代的電話,  這應該比以前那種黑色大轉盤電話的年紀還大吧..



呃.. 這是女生在穿的><



用現在的名詞來說, 這應該算是內衣吧



三寸金蓮的小鞋,  以我現在的眼光來說,  這根本就是給小孩子穿的嘛



最後就是這個啦,  在屏東客家文物館這裡也有微笑章可以蓋唷,  這裡是竹田的



這個地方真的是比較算是有深度的地方,  一般對這個沒興趣的人來這裡應該會覺得很無聊吧= =

交通資訊
客家文物館跟忠義祠是在一起的,  地址在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龍門路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