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國定一級古蹟 鹿港龍山寺
2009.01.27
寺廟是在台灣最常見到, 也是保存數量最多的古蹟, 明清來自閩粵的移民來到台灣後, 也將家鄉的信仰帶來台灣
長期的發展之下, 台灣的許多城市中均有歷史悠久的寺廟, 寺廟一般為百姓的信仰中心, 不論所祀奉的神明為何
基於信眾對神明的信仰與敬重, 對於寺廟的興建時無不盡心出錢出力, 因此寺廟通常也是傳統建築的最精華所在
彰化鹿港龍山寺遷建於清乾隆年間, 由鹿港的泉州商人集資興建, 興建寺廟所使用的建築材料均來自於福建泉州
歷經多次的改建, 目前所見的格局為清道光年間完成, 鹿港龍山寺不僅規模宏大, 格局嚴謹, 且建築技巧之高明
亦被公認為台灣傳統寺廟建築中的經典作品, 鹿港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 由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而來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 最快的方法就是從當地的寺廟認識起, 清朝年間鹿港便已發展成一個商業化城市
從龍山寺佔地的面積, 宏大的格局及優美的建築來看, 不難看出清代時期當時整個鹿港的富裕及繁華的程度
鹿港龍山寺最外面的一道門, 稱為山門, 除了是界定內外的出入口之外, 亦是佛俗的分界點, 進入山門之內
就是進入神佛的世界了, 門外則為俗世, 一般佛寺都設有山門, 如果是一般道教的廟宇, 大部份以牌樓為主
看到這腐朽的柱子, 我真的相信鹿港龍山寺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穿越山門進入龍寺後, 見到的為三川殿, 因為有五個門, 也稱為五門殿, 這裡屬於龍山寺的前殿, 五門殿前的廣場為前埕, 前埕所鋪設的石塊是用來自於泉州的花崗岩所鋪設的(註), 歷經兩百餘年, 原本粗糙的石板路都已被信徒來此參拜的足跡給磨到非常光滑了
三川殿的龍柱也是了解清代建築工藝的重點之一, 龍柱又稱為蟠龍柱, 指的是未升天的龍盤繞在柱子上
鹿港龍山寺大抵完成於清代中期, 此時龍身與龍柱仍合為一體, 但龍爪已脫離柱身成鏤空狀, 外觀較為活潑
門神彩繪也是等廟中不可缺少的裝置藝術, 鹿港龍山寺共有99個門, 門上都繪有門神, 這裡的是三川殿上的門神
走過三川殿來到了龍山寺的本殿, 在台灣雖然已經有點佛道不分, 但是在寺廟上大致還是可以區分出來
一般道教的廟宇稱為宮, 如北港朝天宮, 大甲鎮瀾宮, 佛教的廟宇稱為寺, 如台南開元寺, 鹿港龍山寺
另外傳統的道教廟宇的屋脊上面都較為華麗, 都設有許多的脊飾, 龍山寺的屋脊就顯得樸實簡單的多
在三川殿的正後方是戲亭, 一般民間都有扮戲酬神的習俗, 因為看戲的是神明, 所以戲亭一定都是面朝正殿
戲亭有兩種形式, 一種為前殿的後面連接戲亭, 一種為沒有前殿, 直接在前埕所設立的獨立戲台
這是戲亭上面的八角藻井, 藻井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桃的斗拱, 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結構, 又稱為蜘蛛結網
外型絢麗奪目, 裝飾性大於結構性, 也是匠師們展現高度技巧的地方, 一般還有四方藻井還有圓形藻井
本殿裡面所祀奉的神明為觀世音菩薩, 本殿外的龍柱變化更大, 也更有立體感, 年代較三川殿的龍柱更晚一些
在龍山寺的左右各有一道廂廊, 本殿與後殿的連結處是以八卦門來連結, 要從本殿來後殿可以從八卦門這裡進入
龍山寺的廂廊看起來像是走廊, 與一般宅邸的廂廊不太一樣
後殿原稱為北極殿, 供奉北極大帝, 日治時期被日本人強迫改祀阿彌陀佛, 另外後殿在大正12年被大火焚燬
現在所見的後殿為昭和13年重建, 後殿通常都是祀奉陪祀神明, 因此建築的高度及進深都小於正殿
我來的時候已經很接近天黑了, 比較多的細節就沒辦法拍了, 連龍柱拍起來都黑黑的@@
重建後的後殿可以看的出來的木造結構較三川殿還有正殿的木造結構來比更完整一些, 比較沒有腐朽的現象
從後殿來看本殿, 屋脊只有簡單的雙龍護塔
這我就真的不知道是什麼了, 是井嗎?
這次來到鹿港龍山寺時間真的晚了一些, 沒辦法拍到很多龍山寺的細節, 一樣也是要等之後再找機會來拍了
(註)
台灣早期的廟宇所使用的石材多來自中國閩粵, 而這些石材從中國經黑水溝運來台灣時, 大多放置在船的最下方
用以穩定船身重心, 避免大浪導致船隻翻覆, 因此這些石材也稱為"壓艙石", 至日治時期後才逐漸使用台灣石材
本文部份內文參考資料
古蹟入門, 李乾朗,俞怡萍合著 遠流出版社
交通資訊
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