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0
今天要寫的嘉義神社已經是我一年多前去的了, 也是嘉義公園三篇裡面的最後一篇了, 今天心血來潮就來寫寫這嘉義神社吧!!
嘉義神社位在現在的嘉義公園內, 現址的射日塔乃是前嘉義神社的社殿的所在之處, 嘉義神社的社殿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改設為嘉義忠烈祠, 1994年一場大火將忠烈祠燃燒殆盡, 原嘉義神社的木造社殿也從此成為歷史, 嘉義市政府原先構想射日塔與忠烈祠分開興建, 但是礙於經費不足, 乃其兩者合建, 一樓為忠烈祠, 二樓以上則為射日塔, 如今射日塔亦為嘉義市之著名地標之一
現今的射日塔乃是前嘉義神社社殿的所在之地
看以前的老照片這石柱上刻的原本應該是嘉義神社, 現在看到的石柱應該是後來重新再製作過的
在嘉義神社的入口前, 看到與高雄神社看到一樣類似的石燈籠, 上頭一樣被改為忠烈祠了
在忠烈祠石碑下看到的刻字, 臺北市株式會社昭和石栈工業謹製, 這是製作這些石燈籠的承包商的落款
原來的嘉義神社有三對狛犬(こまいぬ), 也稱高麗犬, 在每一座神社都可以看到狛犬, 每座神社的狛犬造型也都不太一樣, 狛犬有點像像中國廟宇門前的一對石獅子, 象徵驅魔避邪保護著神社, 也因為狛犬跟中國廟宇的石獅子有些類似, 在戰後也比較容易逃離被銷毀丟棄的命運
一對狛犬分有公母各一隻, 嘴巴打開的是公狛犬, 而嘴巴合起來的則是母狛犬
這隻嘴巴閉起來的是母狛犬, 而這入口這一對狛犬還蠻大隻的
在參拜道的兩旁共有石燈籠11對, 大多為大正8年~大正10年間所捐獻, 所奉獻的區域包含嘉義市, 斗六郡, 處尾郡, 東石郡等地, 奉獻者的行業有糖廠(這個最多), 煙草商, 學校, 及各地的保正
這一座石燈籠的奉獻者就是下面所刻的保正, 總共是十位保正合力奉獻
原本嘉義神社石燈籠的頂笠已經都不見了, 現在看到的頂笠都是嘉義城隍廟捐款修繕的
下面這兩座都是大正10年所奉獻的, 左邊那一座的下面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虎尾郡三個字
這座中國式的牌樓, 以前是參拜道上的鳥居之一, 當然現在鳥居已經看不到了
神社的參拜道, 要走到最裡裡的拜殿, 總共要經過三個石階才能到
以前神社的齋館及社務所已經改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了, 在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嘉義市發展的歷史文物及照片
石燈籠的作用其實就如其名, 石頭做成的燈籠, 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路燈啦, 作為夜間照明參拜道之用
這是現在嘉義神社僅存的第二對狛犬, 跟外面的比這兩隻就小很多了
後面的這兩隻狛犬看起來好像歷盡滄桑似的, 滿佈斑駁
命運共同體, 兩隻不約而同的一樣斑駁
現在的齋館是可以進去參觀的, 裡面已經弄成了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進去裡面看看是無料的
旁邊的社務所與齋館是相連在一起的, 從齋館可以從裡面走到社務所來, 但是社務所的大門是沒有開放進出的
這兩棟建築屬於日式"書院造"結構, 是在台灣比較少見到的日式建築樣式, 1998年10月公告為市定古蹟, 2001年9月開放做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使用
現在看到的齋館跟社務所是嘉義神社第二代神社的附屬建物, 於昭和18年興建完工, 社務所及齋館是兩種功能不同卻同為神社的附屬設施, 齋館是前往神社祭祀前齋戒的準備地方, 裡面設有祭壇, 式場, 房間等等設施, 社務所則是一般神社行政管理的地方, 裡面設有多間房間, 中間則有孔道與齋館相通
在裡面是禁止拍照的, 但是裡面有樣東西是我很想拍的, 那就是這棟齋館及社務所的棟札, 裡面不能拍照就只能拍拍這兩棟的外觀囉
站在這外牆的雨淋板旁, 傳來陣陣的檜木香, 好有訪古思憂之情
這種書院式的建築, 跟我在京都看到的天龍寺非常的類似, 若單單只看照片彷彿置身於日本似的
若按照年代來看, 這兩棟也算是日治時期非常末期的產物了, 所以當作神社建物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丫, 僅僅使用兩年, 日本就戰敗投降了
嘉義神社的遺跡還包含了位在參拜道邊的手水舍, 也在齋館的正對面
手水舍的外觀為一座四柱亭的建築, 中間則有一座淨手的溢水槽,
有去過日本神社的人應該都知道, 要進去日本的神社之前要先在手水舍這裡洗手, 正常在這洗手漕的旁邊應該還有竹子做成的杓子, 但是這裡是台灣, 也沒在拜日本神了, 所以這些東西在台灣是看不到的
在手水舍的旁邊還有一間參集所, 也是讓來參拜的人在此集合休息之用的
嘉義神社除了本殿及拜殿已經看不到之外, 這裡的神社所是保存的還蠻完整的, 這間神輿庫也都還在, 神輿是神社大祭時神明的坐轎, 平時神輿就存放在這間神輿庫裡面
不知道這裡面的神輿還在不在呢
看到太陽忍不住就來一張太陽星芒囉~
神輿庫位在齋館的東側, 外觀除了屋項之外採用混凝土仿木造, 還蠻特別的
另一個角度看齋館
這是第一代神社的遺跡, 位置在射日塔的左手邊, 就方位來看屬坐北朝南, 日治時期初期, 嘉義廳就積極的籌建嘉義神社, 第一代的嘉義神社於大正4年10完工, 在大正6年列為縣社, 因為嘉義的快速發展, 參拜人數愈來愈多, 原有的一代神社不敷使用, 於是擴建了二代神社, 但二代神社是另址建造, 所以一代神社的基石也保存了下來
最後來到了二代神社的位置囉, 也就是現在的射日塔, 如同上面說的, 大正10年至昭和15年間, 由於製糖業及阿里山的伐木業快速發展, 大量的人口移入嘉義市,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 參拜的人數愈來愈多, 於是在一代神社的東南側建造二代神社, 昭和17年(1942)二代神社完工(註1), 隔年附屬建物齋館及社務所也依續完工, 新建的二代神社非常的宏偉, 所有的神社建物及設施都相當的完善, 在各方人士努力爭取社格升格下, 隔年昭和19年奉淮升格為國幣小社(註2), 為為台灣的五大神社之一(註3)
下面是從日本神奈川大學的海外神社那找來的嘉義神社的舊照片, 下面這張是一代神社
這也是一代神社
這是二代神社, 看起來比一代神社更加的宏偉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