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2
這個淺草寺實在太有名了, 感覺來到東京不來這裡朝聖一下感覺就好像沒來過東京一樣~ 雖然講的有一點誇張, 但是畢竟我也是第一次來東京, 一些著名的地標性景點總是得先去走個一次嘛, 在來日本的第二天就來到位置淺草地區的淺草寺, 在東京有地鐵真的很方便, 搭著地鐵就可以很輕鬆的來到了淺草寺
這門口大大的雷門終於親眼見到啦~~~
淺草寺的歷史來看一下維基百科怎麼介紹的吧
根據寺傳的資料,推古天皇36年(628年),於宮戶川(現・隅田川)捕漁的檜前浜成・竹成(ひのくまのはまなり・たけなり)兄弟於漁網發現了一專佛像。就是淺草寺本尊的聖觀音像。兄弟的主人・土師中知(はじのなかとも)拜了此佛像之後出家,把房屋改成寺廟來供奉。這是淺草寺之始。觀音像,相傳為高一寸八分(約5.5cm)的金色像,由於是非公開的秘藏佛像,故實體不明。其後,大化元年(645年),據說勝海上人為寺院進行整備、經觀音報夢告知而把本尊定為秘藏佛像。至平安時代初期天安元年(857年)(天長5年-828年),延暦寺僧人・円仁(慈覺大師)來寺製造了「お前立ち」(代替秘藏佛像供人參拜)觀音像。故稱淺草寺由勝海開基(創立者),円仁中興開山。雷門與仁王門於天慶5年(942年),安房守平公雅任武藏守的時候創建。
淺草寺於文獻首次出現是鎌倉時代的『吾妻鏡』。近世為徳川家的祈願寺,關東有數的觀音靈場,參拜者眾。
江戶時代後半,境內「仲見世」地區開始出現商店與芝居小屋,亦有賣藝人集中,成為當時庶民的娛樂中心。直至近代,淺草依然是平民的繁華街,娛樂場所發達,淺草寺作為此處地標。明治初期被指定為公園地、1885年(明治18年)於表參道兩側的「仲見世」漸漸變成近代的磚造建築物。1917年(大正6年)開始上演日本語的喜歌劇「淺草OPERA(淺草オペラ)」,於電影普及之前,大衆演劇盛極一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淺草,由於東京都內其他娛樂場所的多様化發展,而經歷一時衰退。但是作為東京代表性的觀光地,加上羽子板市、燈籠花市等活動,觀光客與善信不絕。